智驾网2023-05-30 12:21
KPI可以砸钱砸出来,但86.4%的NPS(车主推荐值)不能
摘要:砸钱几乎已经成了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是打车、外卖,还是手机、电脑,传统意义上的定律就是没钱寸步难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在卖一台亏一台

砸钱几乎已经成了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是打车、外卖,还是手机、电脑,传统意义上的定律就是“没钱寸步难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在“卖一台亏一台”大行其道,用资金积攒用户口碑的市场大环境下,不少品牌也在积极寻找着新出路。

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汽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他车企还在费心打广告、做线下门店的时候,问界汽车相当于被华为抬着进入到发展快车道。

2023年5月27日,一部崭新的AITO问界M5智驾版驶下生产线,这也是问界第十万辆新车。从零开始,问界仅用时一年零三个月就达成如此成绩,一举创造了业内奇迹。

凭啥?

图片1.png

ICT+制造 强强联合

分工协作,是提升生产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汽车制造同样如此。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赛力斯已经拥有了三十多年的成熟经验。汽车制造过程中核心的零部件产品、新能源汽车中的三电系统等等,都是赛力斯的长处。而在传统汽车制造商所不擅长的ICT领域,则依靠科研大厂华为来解决。

余承东:“(华为)把最领先、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合作伙伴,助力质量管理体系上了一个新台阶,和友商拉开了差距。比如IPD、IPMS流程,生产研发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了合作伙伴的研发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保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双第一!”

延续华为终端大名鼎鼎“六元组”理念与战略,从产品定义到制造全流程复制高端手机的成功经验是华为智选模式成功的秘诀。并且,华为并非是造车领域的新手。从2009年开始,华为就已经以年投入超100亿元,直接研发人员超7000人的决心涉足汽车领域,14年来的孜孜不倦为华为积攒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品质把控 全面赋能

只依靠技术上的无缝交流智能造出车,要想超越以往造好车,还需要双方对产品的极致追求。

余承东:“(华为智选模式)为什么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原因是把华为积累的经验,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等一整套的流程和赛力斯结合,形成“1+1大于2”的化学反应。”

图片2.png

华为曾不止在一个场合公开宣布“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而这帮助就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全新商业模式—紧密联合开发,发挥各自优势。除了技术上的支持外,华为深入到汽车生产制造、销售乃至于售后的全生命流程,用自身独特的用户思维引导车企改良风格,用成熟的线下门店帮助车企解决营销难题,用积攒的用户群体形成品牌优势。

如此一来,传统车企只需安心造好车,华为负责全面赋能以及技术支持,优势互补,术业专攻,造出用户满意的车自然是水到渠成。

双智天花板 造车之道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的更新换代往往是换个中网、换个大屏、加个天窗这么简单,挤牙膏式的升级方式根本无法提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在此大背景下,华为全面赋能的问界汽车则是显得有些不同,问界车型出世即满配的风格引得无数用户驻足。

问界品牌的第十万辆新车AITO问界M5智驾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所配备的“双智天花板”不仅立足于车主驾驶,更着眼于汽车出行体验。HUAWEI ADS 2.0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不再依赖于高精地图就能够完成无限接近自动驾驶的智驾体验,同时还能够准确识别道路上的异形障碍物,给驾驶者带来全面的安全提升。鸿蒙智能座舱3.0则是主攻驾乘,在乘坐舒适度满分的前提下,用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带给用户全新的出行体验。如果需要,车内甚至能够变身移动办公室,方便乘客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图片3.png

对任何企业和产品来说,十万辆下线都是非常里程碑的事件。在零到十万的进程中,蔚来用了35个月,理想用了30个月,小鹏用了24个月,问界只用了15个月。十万台是问界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华为智选模式的起点。这不仅印证了华为智选模式的可行性,也同时为现阶段下汽车品牌发展创造了范例。

与此同时,据调研AITO问界M5车主净推荐值(NPS)高达86.4%。在《2022年乘用车新车质量报告》中,AITO问界在新能源品牌新车质量排行也高居榜首,远超行业平均分值。正如标题所言——KPI可以砸钱砸出来,但86.4%的NPS(车主推荐值)与排名第一的品质是不能的。

未来,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和核心技术积累,AITO问界势必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大厂,而华为智选模式也将最大化盘活现有汽车资源,跑赢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引领中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x

收藏 2
打赏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电话:010-650507
邮箱:editor@autor.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5097室
北京时代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 - 2014
Au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AutoRR智驾 智能汽车网
京ICP备14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号
关注官方微信